是時候對那些 2 MP/5 MP/8 MP「深度/微距」手機相機說聲安息了!
已發表: 2024-07-05關於手機相機最具爭議的規格之一——200萬畫素深度感應器,一場新的爭論已經開始。 正如現在經常發生的那樣,這一切都始於 Twitter(現在稱為 X),當時 Nothing 的子品牌 CMF 透露其即將推出的 Phone 1 將配備 200 萬像素深度感測器。
雖然此類感測器在中端市場並不罕見,但許多人很快指出,該品牌的高層曾指出 200 萬像素的第三個攝影機感測器是一個騙局。 該品牌聯合創始人之一的回應是,需要兩個感測器來優化人像效果,許多人回答說,即使是配備單鏡頭的手機(如 Pixel 4a)也能拍出出色的人像照片。
這一切都讓我們注意到一個一直困擾我們的問題:副鏡頭,無論是200萬畫素、500萬畫素還是8兆像素,到底對我們的手機攝影體驗有多大貢獻? 老實說,他們應該在那裡嗎?
智慧型手機上的相機—“越多越好”
公平地說,智慧型手機上的相機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以至於它們已經成功地取代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相機。 智慧型手機相機高效、快速,最重要的是,幾乎總是觸手可及。 由於多相機趨勢,它們也變得非常通用,可以透過同一裝置為您提供多種拍攝選項 - 您可以拍攝微距、長焦和超廣角照片,而無需拆卸和固定鏡頭。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很少配備單一鏡頭,甚至很少配備兩個相機。 事實上,市場上配備雙鏡頭的智慧型手機屈指可數,除非您的價格低於 10,000 盧比(130 美元)。
「越多越好」似乎是許多品牌的相機格言,尤其是在中端市場。 以至於當 Nothing 在 2022 年推出第一款「只有」兩個相機的手機(Phone (1))時,這被認為是一個相當大膽的舉動,只有像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大膽者才能實現。 儘管一些品牌正在轉向雙鏡頭方案(最近發布的 OnePlus Nord CE4 Lite 只有兩個相機),但大多數品牌仍在智慧型手機上配備相機。 在智慧型手機世界中,沒有輔助攝影機的想法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甚至消費者也期望智慧型手機上有多個攝影機。
所有這些都應該是好的。 畢竟,這種特殊的技術趨勢使智慧型手機相機的性能取得了飛躍性的進步,並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拍攝選擇。
嗯……不完全是。 多鏡頭玫瑰也有刺。
並非手機上的所有相機都好
在你給我們貼上悲觀主義者的標籤之前,我們絕不聲稱沒有任何改進。 正如我們上面提到的,多台相機具有巨大的潛力。 它們為手機添加了幾乎類似單眼相機的品質,讓您可以在不同的鏡頭和視角之間切換。 問題在於,與單眼相機不同,單眼相機前面只有一個感測器,用於安裝鏡頭,而手機上的每個相機都有自己的感測器和鏡頭,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溫和地說,這些感測器的性能並不好。 這使得多相機功能通常仍然…毫無意義。
在高端市場中,情況通常並非如此,幾乎所有相機,甚至是輔助相機,都配備了一些強大的攝影功能 - 有一個主傳感器,但輔助傳感器(通常是超廣角和/或長焦)非常強大相機本身就很好,以至於在iPhone 15 Pro、Pixel 8 Pro 和Galaxy S24 Ultra 等設備中,第一眼很難分辨它們之間的差異。 然而,當你從價格高峰迴落時,雖然主相機仍然不錯,但副攝影機開始變得越來越普通,最終在最低價位上變得很糟糕。
非高階設備中的大多數輔助相機通常配備較小的感光元件和光圈,甚至缺乏自動對焦等基本功能,而這有助於更好的攝影。 這些相機聲稱在紙面上提供了多功能性,但實際上,它們往往不僅僅充當規格表上的數位製造者,僅限於使智慧型手機相機設定「看起來」和「聽起來」良好。 品牌通常會在背面的相機群中放置這些(通常是個位數百萬像素)鏡頭,這些相機佔用了規格表和手機上的空間。
中階智慧型手機相機:一款出色的感應器和令人難忘的伴侶
我們已經看到,配備三位數百萬像素主感測器的智慧型手機配備瞭如此輕量級、簡單的輔助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基本上起不到什麼作用,特別是與主感測器的性能相比。 這些輔助相機通常傾向於超寬、微距、深度或單色,配備 200 萬像素、500 萬像素或 800 萬像素感測器,所提供的結果既無用又不美觀。 它們不僅遠遠落後於主要感測器,而且在模式和功能上也有所下降。
例如,OnePlus 12 配備了帶有 OIS 的 5000 萬像素主感應器、帶有 OIS 的 6400 萬像素長焦感應器和 4800 萬像素超廣角感應器。 它的更實惠的兄弟產品 OnePlus 12R 擁有非常好的 5000 萬像素主鏡頭,支援 OIS,但配角呢? 800 萬像素超寬感光元件和 200 萬像素微距感光元件! 或者以 Redmi Note 13 Pro+ 為例,它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 200 兆像素主感測器(帶 OIS),但其輔助功能是 800 萬像素超寬感測器和 200 萬像素微距感測器。 即使是最近發布的 OnePlus Nord CE4 Lite 也配備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帶有 OIS 功能的 5000 萬像素索尼感測器,但它的配套產品是非常適中的 200 萬像素「單色」感測器!
毫不奇怪,切換到這些輔助拍攝器會導致照片和影片非常低劣,甚至無法使用,不僅與主感應器相比,而且在一般情況下也是如此。 有時,即使合理的百萬像素數也無法拯救他們。 我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 800 萬像素和 1200 萬像素超寬相機了,它們確實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但品質很差,導致細節丟失。 這些相機可能會擴展您的視野(實際上是超寬感測器的情況),但品質很差,使用它們只是浪費時間。
至於深度感測器,我們經常被告知 200 萬像素深度和單色感測器可以增強人像攝影體驗。 也許確實如此,但谷歌和蘋果等公司幾年前的 iPhone SE 和 Pixel 4a 就已經證明,即使使用單一相機也能拍出不錯的人像照片。 更重要的是,在許多情況下,簡單地使用普通模式下的相機可以比我們從大肆宣傳的人像模式中獲得更好的人像照片,而在中間部分,通常會導致邊緣檢測很差的散景效果。
我們不記得有多少次在評論中稱讚智慧型手機上的主鏡頭,只是指出手機上的輔助相機僅作為展示品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告訴讀者堅持使用主相機來滿足他們的所有攝影需求的原因。
相機是用來拍攝的,不是用來裝飾手機(或其規格表)的
我們知道,低於高階價位的手機會面臨更大的預算限制,但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品牌要費心添加可能永遠在手機上休眠的感光元件。 為什麼要在智慧型手機上佔用這個空間? 或者為什麼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創建感光元件上,而這些感光元件對原本出色的相機設定幾乎沒有任何價值? 添加確實提供了一些價值的攝像頭,或者投入相同的精力、資源和努力來改進智慧型手機的另一個方面,不是更有意義嗎? 看起來不錯但拍攝效果很差的副相機基本上是愚弄用戶的方式,甚至讓他們付出代價。
對於品牌和消費者來說,僅使用一台攝影機的多攝影機設定幾乎沒有經濟意義。 如果有預算限制,與其進入三重、四重相機區域,為什麼不堅持只使用兩個感測器並使它們都可用,正如手機 (1) 中所顯示的那樣(是的,我們得到了諷刺)電話(2 )? 一些品牌似乎確實明白這一點——小米在小米 14 Civi 中帶來了良好的輔助感測器,Vivo 的 Vivo V30 Pro 也是如此——但輔助攝影機總體而言在中端區域的性能方面仍然很膚淺。 我們不確定 CMF Phone 1 的輔助 200 萬像素深度感測器是否會改變這一點,但如果確實如此,我們會很高興!
副相機潛力巨大,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攝影體驗,無論是更好的人像攝影、超廣角和微距拍攝,還是放大的長焦拍攝(現在你甚至可以用手機相機拍攝月亮)。 它們值得更好,而不是簡化為規格表編號。 更好的輔助相機可以將智慧型手機攝影遊戲提升到中端市場的另一個水平,並使其更接近高階市場。 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品牌需要對那些極其名義上的副攝像頭說三個字,這些攝像頭通常既沒有百萬像素的攝影能力,也沒有能力提供可用的圖像或視頻——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