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論文的技巧:改進學術論文的技巧

已發表: 2021-09-22

用於修改論文的技巧

有時看起來寫論文是最重要的一步,但修改對於論文的成功同樣——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話——有價值。

把一篇文章拼湊在一起的艱苦工作可能會讓學生覺得修改是不必要的,但這是導致一個偉大的最終草稿的重要一步。 學生可以依靠寫作導師,不僅要求為我寫論文,還要求編輯、同行評議,甚至導師評論來幫助修改,但學生甚至可以自己處理這個過程。 如果他不確定如何執行任務,這些提示可能會有所幫助。

著眼於大局

無論學生嘗試寫什麼類型的論文(或者針對什麼班級,就此而言),學生都可以通過查看全局來改進她的論文。 換句話說,在閱讀她的論文之前,學生應該寫下她想在論文中“看到”什麼的一些想法。 她會想把她的論文牢記在心,因為她的論文是推動論文的主要思想。 但她也想考慮她希望在論文中傳達的更小的想法。

第一次通讀這篇文章,她會想要尋找貫穿她論文的那些想法。 如果在任何時候她的文章似乎走題了,她可能想記下第二遍再看一遍。

當第二次經歷它時,她會想問自己以下問題:

  • 這些信息與論文的其餘部分有什麼關係?
  • 如果這部分被刪除,這篇文章還會連貫嗎?
  • 論文的任何部分是否似乎是被迫的,或者似乎與論文的其餘部分無關?

根據她的回答,她應該對在修改論文時將精力集中在哪裡有一些好主意。

努力做到連貫

如果學生有時間進一步修改,他的下一個任務應該是確保他的論文中的所有內容都有意義。 有時,作為文章的作者,試圖設身處地為讀者著想是很困難的,但這是值得的。 再次閱讀他的論文,學生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以幫助他專注於論文的連貫性:

  • 一個段落似乎在邏輯上流動到下一個段落? 一段的想法似乎與之前和之後的想法有關嗎?
  • 有沒有什麼詞顯得格格不入?
  • 是否有任何句子可能令人困惑?

修改時要記住的其他事項

在完善她的學術寫作時,學生可能還需要尋找其他的東西。 通讀修改時要記住的其他想法如下:

  • 文章中的語氣或“聲音”是什麼? 感覺自然嗎?
  • 來源整合是否順利或引文感到尷尬?
  • 文章中是否有部分應該引用來源但不應該引用?
  • 過渡是否順暢? 文章中是否有作者冒充讀者被“拉出”文章的地方? 換句話說,論文的流程是有機的、流暢的整合嗎? 一切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嗎?

識別和避免版權侵權

目前正在上升的抄襲問題使學生和學者都想知道使用智力備份的局限性。 剽竊並不總是出於故意。 許多抄襲作品只是包含不充分的參考資料,或顯示出原創和借用思想的意外混合。 雖然避免抄襲聽起來像是一個挑戰,但它比看起來容易得多。

什麼是抄襲?

剽竊是指使用他人的想法、觀點、研究或任何類型的視覺信息(圖形、圖表等)而不承認其來源或不註明作者。 從這個意義上說,剽竊的文章要么包含或完全由沒有註明出處的內容組成——要么被錯誤地記錄在案。

如何識別抄襲

抄襲的論文很可能會帶有明顯的觀點和陳述痕跡,這些觀點和陳述不是由特定論點的整體邏輯產生的。 不是立即從正文中得出的陳述可能帶有知識產權盜竊的印記。 重新措辭來自其他來源的想法和段落同樣不可接受 - 除了遵守所有學術誠實規則的合法釋義。

如何不抄襲

避免抄襲需要的不僅僅是通常的校對學術論文和添加作品引用頁面。 堅持某種模式來組織他或她的智力工作應該成為每個作家的習慣。

  • 起草——已經處於研究階段,作者應該跟踪他們以後可能想要使用的所有資源。 為避免混淆,作者應記錄所有將被引用或轉述的內容,並準確記錄其來源。
  • 遵循引文樣式——作者應始終備有引文樣式指南的副本。 在寫作之前以及在提供參考資料期間應諮詢他們。 前者能夠以正確的格式引用來源; 後者有助於涵蓋所有必需的書目信息。
  • 建立由來源支持的論點——作者對給定主題的解釋受到相關文獻閱讀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後面的段落必須以這樣一種方式構建,以便清楚地了解影響來源對作者結論的影響。 應該始終清楚從其他來源獲得解釋的方式、原因和確切位置。

什麼不是抄襲?

引用赤裸裸的事實,即所謂的常識,而不在論文的任何地方引用它們,這不是抄襲。 任何學術領域的知名、科學和客觀方面都不需要學分。 這裡最重要的技能是區分事實和解釋或意見的能力。

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抄襲,不僅因為它被認為是一種非常不誠實和可恥的做法。 抄襲的問題在於它降低了作者批判性思考、獨立判斷、發展知識和寫作技巧的能力。

另請參閱:創建病毒內容的 21 多種簡單方法

修訂是寫作過程的必要部分

寫一篇論文並稱其為好論文可能很誘人,但審慎的做法是仔細檢查一遍或兩次。 如果作者可以回顧他的論文並發現改進論文的機會,他可能會提高他的成績,當然也可以提高他的寫作技巧。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修改的越多,就越容易,學生開始自然地學習在他的寫作中尋找什麼類型的東西。